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,格尔木市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一种令人瞩目的农产品——枸杞。这里的枸杞,以其颗粒饱满、色泽鲜红、果肉厚实、含糖量高而享誉四方,成为了当地的一张闪亮名片。政府为了保护和促进这一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,特制定了《促进枸杞产业发展条例》,旨在通过立法手段规范枸杞的生产、加工与销售流程,确保枸杞产品的品质与安全,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《条例》中明确禁止了生产、加工枸杞及其产品过程中使用焦亚硫酸钠及其替代品,这一举措无疑是对消费者健康的高度负责,也是对枸杞产业长远发展的深思熟虑。焦亚硫酸钠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,常被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和防腐,但其过量使用却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,如引起过敏反应、影响肝肾功能等。因此,政府的这一禁令,既体现了对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,也彰显了保护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的决心。
然而,现实情况却与政策的初衷产生了偏差。总台财经调查记者的深入探访,揭示了格尔木市枸杞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违规使用焦亚硫酸钠现象。尽管禁令已明,但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对产品外观的偏好,部分商户选择了铤而走险,通过添加这种化学制剂来提升枸杞的卖相,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。
在记者的采访中,商户们对于焦亚硫酸钠的使用显得既矛盾又无奈。他们深知这种添加剂的潜在危害,也理解政府禁令的初衷,但面对市场的现实压力,他们不得不做出妥协。一位资深商户透露,头茬和二茬枸杞由于品质较好,自然色泽已经足够吸引人,因此无需过多使用焦亚硫酸钠,否则反而会让枸杞显得不自然,影响消费者的信任。然而,到了三茬枸杞成熟时,随着天气转凉,枸杞的自然色泽开始变得暗淡,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,商户们不得不大量使用焦亚硫酸钠,以确保枸杞外观的艳丽夺目。
这种现象的背后,折射出的是枸杞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。一方面,消费者对枸杞外观的过度追求,使得部分商户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采取了不正当手段;另一方面,枸杞产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市场规范,使得违规行为得以滋生蔓延。此外,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提升枸杞品质、降低生产成本、增强市场竞争力等问题,产业内部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针对上述问题,政府、行业协会以及广大枸杞生产经营者应当携手合作,共同推动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,建立健全枸杞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全链条的监管体系,严厉打击违规使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;同时,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消费者对枸杞产品品质的辨识能力,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。行业协会则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,推动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和市场规范;同时,积极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,提升枸杞生产经营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。广大枸杞生产经营者则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,坚持诚信经营、质量为先的原则,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,共同维护枸杞产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。
此外,还应积极探索枸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。比如,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枸杞的附加值和竞争力;加强与科研院所、高校等机构的合作,研发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工艺;拓展枸杞产品的应用领域和销售渠道等。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,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枸杞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,还可以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。
总之,格尔木市的枸杞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验。只有政府、行业协会以及广大枸杞生产经营者共同努力、携手并进,才能推动这一地方特色产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、实现更加辉煌的成就。